台湾民报 aka 台湾新民报的故事——
 

还记得上次翻报纸是什麽时候吗?在人手一机的时代,网路是我们获取新知的惯用管道,但在日治时期,报纸才是最夯的主流媒体。为了让台湾人的声音被听见,百年前由台湾人自办的《台湾民报》诞生。这份以不同名称存续的报纸躲过战火摧残、政权交替,在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持续发挥影响力。一起来看台湾民报 aka 台湾新民报、兴南新闻的故事。

1925 年台湾文化协会讲演团,留影於新竹台湾民报批发处(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1925 年 6 月 7 日初夏,新竹火车站外异常热闹!四、五百名迎接者簇拥着台湾文化协会成员,沿街施放欢迎爆竹。活动现场挤进约两千人,抢听林献堂、蔡惠如等人的演讲。众人更一起留下珍贵合影,纪念这场难得的文化盛会。
 

照片中前排由右至左(绿点标示)分别是林呈禄、林献堂、蔡惠如、杨肇嘉,皆为日治时期活跃於多个社会运动组织的台湾知识份子代表。再仔细看後方建筑上挂的牌子,上头写着「台湾民报批发处」。
 

为什麽这群人会选在此处留影呢?
 

时间回到 1920 年的东京,第一次世界大战後,民族自决风潮席卷亚洲。一群台湾留学生深感故乡在殖民统治下,不但民权低落,更患有严重的「文化营养不良症」。
 

於是,众人集结国内外有志之士组成「新民会」,由林献堂、蔡惠如担任正、副会长,创会宗旨为:
 

专为研究台湾所有应予革新的事项,以图谋文化向上之目的。

新民会如同一把野火,燃起台湾知识份子改革社会的气势,带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等组织相继成立。此外,新民会也意识到要图谋文化向上,就不能忽略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在那个以报纸传递新知的时代,谁掌握了报纸,就等同拥有话语权。 1920 年代以前,台湾的主要报纸都出自官方御用报社,如 1898 年发行的《台湾日日新报》就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立场偏官方的报纸。
 

为了让台湾本土声音被听见、发挥报刊自觉觉人的功能,自 1920 年起,新民会积极对外募款,先在东京发行《台湾青年》、《台湾》杂志,後於 1923 年 4 月 15 日创办《台湾民报》半月刊,同年 10 月 15 日改为旬刊(每十天发行一次)。
 

1927 年以增加日文版作为移回台湾发行的条件,同年 8 月 1 日发行移台後第一号(第 167 号周刊)。1930 年报社增资改组,更名为《台湾新民报》,被视为「台湾人唯一之言论机关」。
 

这或许就是台湾文化协会选在「台湾民报批发处」前合影的缘由,期许效法台湾人自办报纸的精神,持续传递新知、表达民意,进而影响台湾的政治与社会环境。
 

延伸阅读:「然而台湾人现时有病了。」他们办报演讲放电影,拯救「世界文化的低能儿」|文协1920之三

1923 年《台湾民报》创刊号。仔细观察,「民」字上方凸出一笔,藏有民意出头天含意。(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迈向日刊的新民报!与时间赛跑的报社幕後

由发行频率逐渐从半月刊、旬刊至周刊可知,新民会成员明白,想要有效掌握最新资讯、制造社会舆论,就必须更密集地发刊,发行日刊因而成为众人努力的目标。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简单,除了要克服人力、物力等资源短缺问题,最大的阻碍来自总督府的〈台湾新闻纸令〉发行许可。

 

翻阅林献堂 1927 至 1932 年的日记,有多篇讨论《台湾新民报》日刊发行的纪录,当中包含如何与总督府长官斡旋的策略。经历多次申请、被拒绝、再申请的难关,终於在 1932 年 1 月 9 日获准发行日刊,并於同年 4 月 15 日正式出刊。
 

为什麽总督府在多年阻挡後却突然改变心意?从发刊首日的头版可见端倪。太田政弘前总督在贺词中提到:台湾统治需民意畅达,拖宕这麽多年,是考虑会有过激的言论,但台湾文化已进步,期待藉由报纸下情上达、促进内台融合。

 

1932 年《台湾新民报》日刊发刊头版,可见到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前任总督太田政弘与现任总督南弘等日方代表贺词。(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事实上,时值日本统治台湾迈入第 37 个年头,对台湾的治理政策转向「内地延长主义」,将台湾视为日本内地的延伸,直接适用日本本国法律。允许《台湾新民报》发行日刊,看似向台湾知识份子释出一视同仁的善意,却等同变相将报社纳入管制,进而直接影响报纸的内容与去留。
 

虽然报纸的命运已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在发行日刊的初期仍度过一段辉煌岁月。1932 年获准发行日刊後,台湾新民报社的组织规模也跟着蓬勃发展。报社将总部迁至台北新兴商业区末广町(今西门町靠北门处)一栋三层楼洋房。
 

1932 年新民报社总部。(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占地百坪的报社内,可见到编辑、印刷、发行一条龙的作业。这是一份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走进一楼空间,印刷局人员忙着与印刷厂、活字铸造室联络每日的印制工作,四周堆着一落落新出炉的报纸。
 

爬上二楼,编辑局人员正在处理各地记者回传的最新报导,营业局则紧盯每日数万份报纸的销售情形。至於三楼则是相对安静的空间,写真室人员专注为一张张报导照片制版,一旁的调查室与会议室传来此起彼落的讨论声。
 

全盛时期的报社在全台共有 13 个支局据点,并陆续在厦门、上海、大连、广东、香港等地设立海外支局,同时在南洋增加特派记者,强化海外通讯网络。
 

1934 年新民报社工作现场。(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在报纸内容上,6 至 8 版的日刊坚守创刊时的「汉文栏」,除了报导社会新闻,还加开家庭副刊、娱乐文艺、读者互动专栏。另销售广告栏位,作为报社的主要收益来源。 1934 年 3 月更推出 4 版的夕刊(晚报),刊载前一日的重点新闻。
 

1939 年 6 月 20 日《台湾新民报》纸上病院专栏。该读者互动专栏由报社干部黄朝清医学博士主持,回覆读者有关医疗问题的投书。本篇投书来自一位考生,表示一天有睡满 8 个小时,但在备考期间仍觉得食慾不振、头昏脑胀、全身无力。黄朝清回覆:仍能睡足 8 小时,真是轻松的考试准备呢!请自我反省,避免消耗精力。(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战争爆发!被军国主义蚕食的台湾媒体

但好景不长, 1937 年 7 月 7 日爆发卢沟桥事变,东亚地区日渐被战火笼罩,也连带改变日本对台的统治政策,台湾正式进入「皇民化运动」时期。
 

《台湾新民报》也受到战事波及,在物资日益缺乏下,不仅报纸的版面只剩平常时期的一半,最具代表性的汉文栏也遭到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语实习新闻」,顾名思义是以日语撰写的新闻,并带有教化原先汉文读者的意图。
 

翻开国语实习新闻版面,可看到所有新闻均在汉字上加假名读音,且内容大多带有浓厚的军国色彩,宣扬举家男丁一同上战场杀敌。此外,也报导国内重要建设、学术新知,或刊登公学校学生的书法或文章作品,以及写给儿童的故事与童谣。
 

1938 年 7 月《台湾新民报》国语实习新闻。コドモ(儿童)专栏介绍战争使用的榴弹、烧夷弹等各式炮弹。右下方以片假名拼写的新闻,宣传射落敌机的战绩。(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时间来到 1941 年,战事逐渐扩展到南洋与太平洋地区。同年 2 月,《台湾新民报》被迫改名《兴南新闻》,改名当日推出纪念特辑,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在头版贺词中写到:「一同努力,协助顺行南进国策」清楚表达「兴南」的背後意涵。
 

此时的《兴南新闻》背负了「国策协力者」的角色,报导内容多以战况为主,到了後期几乎没有副刊艺文新闻。此外,报社还需协助政府募捐购买兵器、奖励战时食粮增产、刊行东亚共荣圈地图、募集南进之歌、办理时局演讲会与电影欣赏,并设置南方各地特派记者。
 

1941 年 2 月改名《兴南新闻》纪念特辑。台湾总督长谷川清提字「文章报国」,中间版面标明报社作为国策协力者的六大事业。(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随着战况日渐吃紧,总督府最终发布统一言论命令,在 1944 年 4 月 1 日开了台湾媒体一个大玩笑。包括《兴南新闻》在内,六家全台最具规模的报纸被合并成《台湾新报》,短短一年多的生命在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後终止。
 延伸阅读:【关键字专题】报纸:将世界送到你手中

 
新民报大事记。( Source :研之有物)

 

全球独家典藏!台史所公开最完整的民报资料库

幸好,这份由台湾人辛苦创办的报纸,并没有彻底消失。部分报纸挺过战火摧残与政权交替时期,在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找到生命的第二春。
 

台史所档案馆主任王丽蕉、馆员李依陵推出一份份装订整齐的《台湾新民报》,侃侃而谈找到这批独家典藏的故事。
 

台湾新民报典藏。(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历史学者挖掘史料的目的,就是想去寻找一些历史的答案与真相」,王丽蕉首先指出史料的重要性:
 

报纸是在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报纸涉及整个社会、各个层面。

因此,当台史所档案馆在新入藏档案中,发现大批保存完整的《台湾新民报》时,便开始评估数位典藏与加值研究的可能性。
 

台史所团队在整编档案馆所有报纸典藏後,找到近乎齐全的 1938 至 1944 年报纸(只差 1938 年 6 月份),目前海内外其他单位都没有这麽完整的收藏。
 

那麽,其他年份的报纸还有残存吗?团队开始转向搜寻个人收藏。
 

在考察报社重要人物时发现,曾任新民会常务理事的杨肇嘉,不但藏有 1932 年以前的报纸,报纸转日刊後,还继续收存了一个半月左右。此外,杨肇嘉有剪报的习惯,从留存的社说等剪报册,可以查到一些 1932 至 1936 年间的报导。
 

光是可以看到报纸的数位影像和标题还不够,台史所团队特别针对「社说」、「头条新闻」、「海外游记」及「地方特辑」进行全文辨识,方便研究者快速浏览报纸内容。
 

台湾文献全文资料库。(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重要发现!找到传说中的小说、海外游记

除了建置资料库造福研究者,台史所也透过展览及出版,公开重要发现。
 

当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发现吕赫若传说中的小说《季节图监》。吕赫若是日治时期着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声乐家,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二二八事件後,他的认同转向社会主义,加入主编地下刊物《光明报》的行列。
 

1949 年发生基隆中学事件,《光明报》创办人、基隆中学校长锺浩东被捕,吕赫若逃往现今新北市石碇鹿窟一带山区躲藏,却不幸在 1950 年後失踪,据传是在逃亡途中遭蛇吻而死。
 

因吕赫若的生死成谜,导致他在白色恐怖期间被长年通缉,家属害怕後代遭到牵连,许多手稿、文书都被销毁,只偷偷留下一本 1942 至 1944 年的日记,对於传说中的《季节图监》只是听过但没看过。
 

没想到在重见天日的《台湾新民报》(1939 年 10 月 16 日至 11 月 15 日),惊喜发现 30 篇《季节图监》连载!再仔细清查後,又找到几篇过去不为人知的创作。

「我们会跟国立台湾文学馆合作,以《季节图监》为主,将这几件作品做一个创作集的研究出版。」王丽蕉揭露後续的计画,期待作品出版後,能带动研究日治时期文学作品的效应。
 

延伸阅读:吕赫若:台湾人文学路之梦的领头羊

吕赫若小说《季节图监》於 1939 年《台湾新民报》连载。图中展示首日连载内容,讲述男主角郑大勳与女友走在雪夜里,想到从此就要告别东京而感到惋惜不舍。( Source :研之有物、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海外游记」,搭配台史所典藏的旅券档案,可从关键人物的经历重建历史细节。馆员李依陵娓娓道来关於研究林茂生史料的收获。
 

林茂生是台湾史上首位公费留美哲学博士,也是唯一日治时期选派海外进行人文研究的台湾人。当时的人要出国并不容易,必须向政府申请「旅券」,详实登记出国原因。
 

延伸阅读:和现代护照不一样!日治时期台人出国绝对要申办的那张纸是?

1927 年林茂生在任职总督府商业专门学校教授时,获选派为公费海外研究员,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这段经历启发他对於被殖民者处境的反思。
 

登记林茂生前往欧美公费留学的旅券申请表。(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林茂生曾以笔名耕南生在《台湾民报》发表三篇旅行记事〈来た、见た、感じた〉(中译〈来了、看到了、感受到了〉,收录於 1927 年 12 月 18 日及 25 日、1928 年 1 月 22 日报刊),描述在夏威夷的见闻。他看到当地日本移民面临了是否要完全同化为美国人的两难,并指出教育上的同化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随後,林茂生在 1929 年发表博士论文,阐述自荷兰统治到 1920 年代的台湾教育理念与制度的发展过程,批判日本殖民政府以语言教育同化台湾社群的政策。
 

他在论文中写到:「一个人失去其文化是不幸的,因为这预示了性格崩塌跟个人生存根基之毁败,尤其是在受到外来压迫时」。
 

战後林茂生代理台大文学院院长,倡议成立人文科学研究会,深化与普及台湾研究。因深知言论的力量与自由的可贵,他以耿介直言的态度创办《民报》,勇於揭露时弊,却也因此得罪当权者,不幸於二二八事件罹难。

 

纸上艺文飨宴!独家追踪台湾艺术界动态

相较於官办报纸,《台湾新民报》报导了许多台湾艺术家的新闻,包括自 1927 年起由官方举办的台展、1938 年接续的府展、1935 年由台阳美术协会创办的台阳展,以及台湾各地艺术家的个展与艺评。
 

新民报对於台湾艺术家主导的台阳展做了许多独家报导,透过丰富的参展作品图像,介绍画家的人物生平、作品风格与绘画技巧,更带读者直击台阳会从展前徵集、审查到开展的一系列过程。
 

不仅当时的读者能即时追踪美术界的最新动态,当代读者也能透过旧报纸,一窥近百年前的艺文活动大小事。
 

台阳展自第三回起邀请记者列席,报导作品的公开审查方式。本篇报导为 1938 年第四回台阳展的审查实况。(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1939 年陈澄波入选第五回台阳展画作〈南瑶宫〉,上为《台湾新民报》刊登图像,下为彩色图像,比对後可发现日治时期印刷技术之进步,画作细节几乎如实呈现。( Source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问起未来还有什麽计画?台史所团队正跟上科技趋势,尝试使用生成式 AI 扩展《台湾新民报》的使用面向。
 

为了让不谙日文的读者可以看懂日语报纸,团队运用 ChatGPT 翻译头条新闻与社说全文。目前已完成近 300 万字的中文译文,後续将使用更高阶的软体,分批完成精准的翻译内容,并将相关成果汇入资料库。
 

原本应随着岁月流失而腐朽的报纸,经历档案编排、数位化扫描、後设资料着录,以及内容判读与建档後,成为众人皆可检索的文献资料库,再现百年前为民喉舌的精神。
 

延伸阅读

  1. 【资料库】台湾文献全文资料库
  2. 【开放博物馆】《台湾新民报》与《兴南新闻》线上展览
  3. 【开放博物馆】百年发声X三十而立 中研院台史所设所 30 年纪念特展
  4. 【台史所档案馆馆藏选粹】李依陵(2022)〈大家一起来读报─《台湾新民报》与《兴南新闻》日刊的内容取材观察〉
  5. 【台史所出版】许雪姬、王丽蕉主编(2023)《百年发声X三十而立:中研院台史所设所 30 年纪念特展》,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出版。

本文为中央研究院广告,原文〈号外!台湾民报再现!台史所独家典藏揭露百年前热血办报史〉由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制作,以创用CC 姓名标示–非商业性– 禁止改作 4.0 国际授权条款释出。

strongvpn如何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