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苹果新闻 (Page 1 of 4)

苹果 M4 MacBook Pro 采用量子点显示技术

苹果M4 MacBook Pro 首次引入量子点显示技术,取代传统红色 KSF 萤光膜,提供更鲜艳、精确的色彩表现,提升显示效果。

显示器供应链顾问公司 (DSCC,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执行长Ross Young稍早於「X」分享资讯,指出苹果稍早宣布推出换上M4处理器的新款MacBook Pro采用量子点 (Quantum Dot)显示技术,藉此让其显示面板表现亮度更高。

Ross Young表示,新款MacBook Pro的显示面板采用无镉设计的量子点薄膜,取代先前使用同样无镉设计的红色KSF磷光体薄膜,使得新款MacBook Pro搭载显示面板能有更好色域显示表现,以及更好动态显示效果。

Big Apple display news, they have adopted quantum do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latest MacBook Pro’s (M4) use a quantum

苹果下半年将推出新款 Mac 系列,Mac mini 外观有望更新

苹果预计下半年推出搭载 M4 处理器的 iMac、MacBook Pro 和 Mac mini,其中 Mac mini 外观最有可能更新。

今年推出换上M4处理器的新款iPad Pro之後,苹果预期也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新款Mac系列机种,同样也会换上M4处理器。但依照彭博新闻记者Mark Gurman取得消息,包含新款iMac、MacBook Pro与Mac mini都可能会在下半年推出,其中至少一款机种会有外观设计上的更新。

而从产品设计改变角度来看,目前Mac mini外观比较有机会更新,毕竟MacBook Pro与iMac都已经换上新设计。另一方面,Mac mini目前仅更新至M2处理器规格,因此接下来以全新外貌推出,并且换上M4处理器的机率相当高。

至於新款MacBook Pro预期会推出包含M4处理器,以及衍生规格M4 Pro、M4 Max规格,至於新款iMac应该会推出换上m4处理器规格版本。

除了新款Mac机种将问世,苹果可能也会进一步将更多Mac相关配件换上USB-C介面,包含巧控键盘、巧控板、巧控滑鼠在内配件预期都会进行更新。

但新款Mac Pro、Mac Studio,以及新款MacBook Air预计都会等到2025年才会推出。

另一方面,Mark Guman也强调苹果的人工智慧服务「Apple Intelligence」服务也会等到2025年才会有更完整更新,届时预期会公布此服务进驻更多国家地区消息。…

苹果平台 3A 游戏叫好不叫座?未来仍有潜力

苹果正积极与游戏业者合作,展示其设备运行 3A 游戏的实力,未来若有更多独占或首发 3A 游戏,情况可能会有所转变。

依照市调机构统计结果显示,包含Ubisoft近期在苹果平台推出的《刺客教条:幻象》,以及CAPCOM日前同样登上苹果平台的《恶灵古堡4》与《恶灵古堡 村庄》整体下载安装数量都不算多,同时吸引玩家实际游玩的比例也不高,似乎凸显此类3A等级游戏登上苹果平台并未能带动足够吸引力。

不过,如果从同款游戏早在其他游戏主机平台推出,在未有足够诱因情况下,很难说服玩家额外付费下载同款游戏。而即便游戏业者在苹果平台推行版本采开头章节免费游玩设计,对於先前已经在其他游戏主机平台游玩相同作品的玩家,顶多就是体验相同游戏在苹果平台上的运作表现。

另一方面,由於过往在苹果平台上推行游戏主要以iPhone、iPad机种使用居多,因此目前使用Mac机种的使用者多半为非玩家身分,加上在iPhone、iPad机种上游玩3A等级游戏还是会有萤幕尺寸与操作体验等限制,自然不会吸引太多游戏玩家青睐。

但以苹果目前与游戏业者合作来看,其实更重要的是向市场宣传苹果平台也能发挥游戏主机般效能,就连随身方便携带的iPhone都能执行3A等级游戏,并且让玩家能回到家里以更大萤幕设计的Mac机种继续游玩。

因此就整体来看,虽然苹果平台上的3A等级游戏似乎并未获得玩家青睐,一旦越来越多游戏业者开始在苹果平台率先发行3A等级游戏,或是着名游戏作品时,或许就会有不同情况。…

英国新创 Clicks 推出 iPhone QWERTY 实体键盘保护壳

Clicks推出的iPhone保护壳配备完整QWERTY实体键盘,透过底部连接埠直接供电,提供实体打字体验。

针对追求实体按键敲打触感的使用需求,英国新创公司Clicks将在CES 2024期间展示一款对应iPhone机种使用的保护壳配件,其中将能让使用者透过下方实体按键输入文字。

类似设计,过去就有人做出名为Physibo的相同理念配件产品,甚至一度放上Kickstarter集资网站进行募资,但最终并未成功。

而Clicks的设计很简单,就是利用iPhone机种底部的Lightning或USB-C作为连接,即可透过保护壳下方配置的完整QWERTY按键输入文字内容,让使用者能直接以实体按键进行打字。

不像先前提出设计多半透过蓝牙等无线方式与iPhone连接,Clicks则是直接以底部连接埠与iPhone建立连接,并且以iPhone电力运作,按键背光部分则可选择手动开启或关闭。

另外,此款保护壳配件的按键设计也相对较小,因此实际操作可能会不太方便,对於手指较粗、手掌较大的人或许会容易按错或误按。

Clicks预计以139美元起跳价格销售此款保护壳配件,分别提供黄色与黑色款式,对应机种则包含iPhone 14 Pro、iPhone 15 Pro与iPhone 15 Pro Max。…

苹果 Vision Pro 虚拟视觉头戴装置最快 3 月上市 仅透过苹果自有通路销售

苹果虚拟视觉头戴装置「Vision Pro」计画於明年3月前後上市,原定1月发布却因最终测试与销售策略规划延後。

彭博新闻报导指称,苹果预计在明年初正式对外销售的虚拟视觉头戴装置Vision Pro,最快会选在3月前後进入市场。

苹果原本计画选在1月时候推出此款装置,但目前仍处於规划销售方式,以及进行装置最後测试,因此具体上市时间有可能会再往後延。

而Vision Pro预计明年初先在美国境内销售,之後才会准备在下半年陆续进入其他国家地区销售,同时此项装置仅会透过苹果零售通路Apple Store,以及线上官网通路销售,而不会透过第三方合作夥伴通路销售。

会有这样的考量,包含苹果希望透过其通路提供更好的试戴使用体验,让消费者能更完整感受此款装置带来全新互动感受,同时也必须准备诸多尺寸头带、不同度数镜片等配件,因此较难透过第三方合作夥伴通路销售此款产品。

不过,市场传闻苹果计画推出价位相对亲民的Vision Pro,届时售价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会将部分设计简化,到时可能就会透过多数通路销售,并且让此类产品更为普及。…

苹果自有 5G 连网数据晶片研发进度受阻 可能延至 2026 年初推出

苹果自研5G晶片面临多重挑战,将与Qualcomm延长合作关系,确保5G晶片供应稳定。

相关消息指称,苹果重金投入研发的自有5G连网数据晶片,可能将再次面临延後推出。

在先前说法中,苹果自行研发的5G连网数据晶片已经从原本计画在2024年推出时间点延後至2025年春季,但现在有可能变成会延後至2025年底,甚至要等到2026年初才会正式推出。

从2018年开始,苹果在投入诸多人力与资金开始研发自有5G连网数据晶片,更在2019年接手Intel的手机数据晶片团队,但使用未能做出符合苹果预期的5G连网数据晶片,因此後续持续与Qualcomm维持合作,由Qualcomm提供其5G连网数据晶片,甚至在日前更将合作时间延长,确保2024年至2026年都会持续向苹果提供5G连网数据晶片。

从过去参与自制5G连网数据晶片的前苹果工程人员及主管受访时表示,认为技术上的挑战、内部沟通不良,以及执意自行打造晶片的想法,成为苹果在自制5G连网数据晶片设计一直难以成功原因。前苹果无线产品设计总监Jaydeep Ranade表示,苹果认为在Apple Silicon处理器产品成功,便相信能以自身能力打造5G连网数据晶片,显得不切实际。

而在近期消息指称,苹果自行研发的5G连网数据晶片仍处於早期设计阶段,并且与其他业者产品有至少数年以上技术发展差距,目前至少有一个版本无法对应毫米波 (mmWave)连接。此外,对应连网数据晶片供电运作模式的软体也成为影响研发进度原因之一,由於部分软体编码源自Intel团队时期建立,因此有绝大部分必须重新编写,否则将无法因应苹果需求增加、调整晶片功能。

另一方面,要能让5G连网数据晶片能相容全球电信业者采用系统,同时必须避免涉及与Qualcomm等业者持有技术专利重叠,显然也成为苹果发展自有5G连网数据晶片的挑战。

目前市场传闻苹果预计推出以iPhone 14为基础打造的新款iPhone SE,将会导入苹果自有5G连网数据晶片,藉此作为试探市场使用反应,以及验证苹果自行研发能力是否到位,之後可能会进一步应用在新款iPhone 16。

不过,主要还是要看苹果现阶段在自有5G连网数据晶片研发进度,否则在新款iPhone SE采用Qualcomm提供5G连网数据晶片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苹果 M3 系列处理器发表 效能提升1 倍 每瓦效能翻倍

苹果M3系列处理器在效能、效率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同时也加入即时光影追迹效果,对於游戏、影像创作等应用有明显帮助。

苹果宣布推出以台积电3nm制程打造的三款M3系列处理器,分别为M3、M3 Pro,以及M3 Max,其中采用全新GPU,并且藉由动态快取 (Dynamic Caching)设计,藉此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甚至加入即时光影追迹效果,另外也藉由全新CPU设计,使得每瓦运算效能相比M1几乎提升一倍以上。

在全新CPU设计中,苹果分别在效能核心与节能核心强化分支运算预测能力,并且在效能核心提高解码与执行能力,而在节能核心更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

▲M3系列同样区分M3、M3 Pro与M3 Max

至於在全新GPU设计,则是透过动态快取设计增加显示效率,藉此提升图像网格着色速度与即时光影追迹效果,同时也计画向开发者提供使用,藉此打造新款游戏与影像应用服务。

▲加入动态快取设计,让GPU可针对不同渲染工作提升执行效率 ▲藉由动态快取设计提高GPU渲染与即时光影追迹表现

依照苹果说明,M3系列处理器的图像渲染效率约为M2系列的1.8倍,更是M1系列的2.5倍,效能核心方面则比M2系列快约15%,并且比M1系列快上30%,而节能核心分别比M2系列快30%,以及比M1系列快50%,至於CPU每瓦效能更比M1系列提高1倍,GPU每瓦效能也比M1提升1倍。

▲强调CPU效能为M1一倍以上 ▲强调GPU效能也是M1一倍以上

而苹果此次也特别以竞争对手采12核心设计的笔电处理器作为比较(不确定是否为Qualcomm近期公布的Snapdragon X Elite),强调在相同CPU运算效能仅需四分之一功耗,而在相同GPU显示效能更仅需五分之一功耗。

▲相比竞争对手的CPU约仅需四分之一功耗即可达成相同运算效能 ▲相比竞争对手的GPU约仅需五分之一功耗即可达成相同运算效能

其他设计,则包含新款采16核心设计的类神经网路运算引擎,标榜分别比M2系列快15%,并且比M3系列快60%。而新版媒体引擎设计则加入以硬体加速的H.264、HEVC编解码能力,同时也增加支援ProRes与ProRes RAW档案处理功能,甚至也能对应AV1编码处理,让Netflix、YouTube等透过AV1播放内容可以更有效率播放。

至於在此次推出的M3处理器,分别采用4组效能核心、4组节能核心,构成总计达「4+4」的核心组合,并且搭配10组核心设计的GPU,最高可对应24GB记忆体容量,电晶体数量则达250亿组。其中,CPU效能核心约比M1快35%,并且比M2快20%,而GPU效能则比M1快65%,比M2则快20%。

▲M3延续M2的大致设计,主要藉由制程精进提升整体运算效能

M3 Pro处理器分别采用6组效能核心、6组节能核心,构成总计达「6+6」的核心组合,并且搭配18组核心设计的GPU,最高可对应36GB记忆体容量,电晶体数量则达370亿组。其中,CPU效能核心约比M1 Pro快20%,而GPU效能则比M1 Pro快40%,比M2 Pro则快10%。

▲M3 Pro分别在CPU、GPU核心提升

M3 Max处理器分别采用12组效能核心、4组节能核心,构成总计达「12+4」的核心组合,并且搭配40组核心设计的GPU,最高可对应128GB记忆体容量,电晶体数量则达920亿组。其中,CPU效能核心约比M1 Max快80%,并且比M2 Max快50%,而GPU效能则比M1 Max快50%,比M2 Max则快20%。…

iOS 17正式版新功能总整理 50个值得用看看的新功能

将iPhone更新至iOS 17後,好玩的新功能有不少,像是可以将手机变身成数位时钟的待机模式,能够自己设计版面的个人名片NameDrop,加大图示的老人模式,还能自我评估忧郁症以及焦虑症的风险,其他像是相簿的介面微调、地图的离线功能等等,都可以让手机变得更好用。以下文章整理iPhone更新至iOS 17後,值得使用看看的50个新功能,使用iPhone时有全新的感受。要注意的是iOS 17仅适用iPhone XS和iPhone XR以及後续机种更新,请记得先将iPhone的资料先进行备份再更新以防万一。

iOS 17最实用功能:用iPhone寻找Apple Watch 加个小工具就能立刻用

个性化联络人功能 自己设计来电风格海报

个性化联络人功能让使用者能随着喜好设计自己的联络人海报,除了背景之外,还能将自己的头像改成新创的Memoji,加入了景深设计让主题更明显。海报上还能放上自己的姓名或昵称,支援中文、日文和直式排版。个性化联络人海报除了会在与其他iPhone透过NameDrop传送联络人资料时显示,也会在拨打电话时在对方的手机中显示。

电话分类的新功能:

  • 拨打电话时显示联络人海报。

▲打开联络人後点选最上方我的名片就能开始新增自己的联络人海报,能加入照片或Memoji增加个人风格。

自动辅助功能开启老人模式 忘记锁机密码72小时後能重置

更新为iOS 17後,可在辅助使用功能中找自订辅助取用功能,打开後萤幕介面就会变成大图示,使用流程也会变简化,怕误触的功像是App Store、截图功能、Apple Pay等都会被关闭,适合给不太会操作手机的长辈或儿童。输入错误的锁机密码等待时间也不会累计,会在72小时後重置,万一错误太多次也能在72小时後用密码解开手机。通行密钥在需要登入Apple相关网站时,使用Face ID或Touch ID就能轻松登入网站。

iPhone如何切换大图示老人模式?iOS 17大按钮辅助取用模式 更适合长辈用

系统分类的新功能

  • 老人模式能将图示放大并简化使用流程。
  • 忘记锁机密码72小时後重置,就能使用就密码解锁。
  • iCloud新增6TB、12TB储存方案。
  • 唤醒Siri的指令从嘿Siri,修正为只要说Siri就能启动。
  • 通行密钥新功能,利用Face ID或Touch ID就能登入Apple网站。


▲自动辅助取用开启後,手机就会重开机并显示为大图示画面。

自己做原况贴图、语音转文字显示功能

在讯息分类中有多项新功能,包含可以将相簿中的照片制作成原况贴图,还能加入闪耀、外框等更像贴纸的效果,能使用在Message、Facebook、Instagram限时动态等,制作好的原况贴图会被放在Emoji最前方位置。即时语音转录功能,能将10秒内的语音讯息直接以文字显示,在接收到讯息当下就能立刻阅读。自动删除验证码功能,收到含有验证码的简讯後,就会自动删除简讯。

讯息分类的新功能:

  • 集中所有贴图包含原况贴图、Memoji、Animoji。

iPhone 15 动手玩:重磅更新 相机升级、USB-C 连接埠应用更广

iPhone 15 系列於 2023 年 9 月 22 日正式开卖,此次更新重点在於相机升级、USB-C 连接埠应用更广。

在许多艺人、媒体都已经抢先完成第一波开箱之後,笔者也赶在iPhone 15、iPhone 15 Pro系列正式开卖前取得实机,并且就4款手机此次更新重点进行分析。

免不了地,还是先从外观设计讲起

此次更新的四款机种,分别为标准款iPhone 15、萤幕加大设计的iPhone 15、功能更进阶的iPhone 15 Pro,以及拥有大尺寸萤幕与更完整功能的iPhone 15 Pro Max,并未像先前传闻推出名为iPhone 15 Ultra的全新设计机种。

▲此次盒装将正面萤幕放在封面,打开即可看见iPhone本体

而产品定位一样很容易区隔,标准款iPhone 15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使用需求,色彩设计也同样以较活泼形式呈现,过往相比Pro机种缺乏的长焦镜头,此次则是藉由升级为4800万画素广角镜头设计,搭配影像叠合与深度学习处理,实现「2倍长焦」拍摄效果,6.1寸萤幕则可符合绝大多数的单手持握感受。

若是有更大的6.7寸萤幕使用需求,则可以相对较低成本选择iPhone 15 Plus,其余设计均与标准款iPhone 15相同,但无须花费更高金额选择iPhone 15 Pro Max。

▲标准款iPhone 15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使用需求,色彩设计也同样以较活泼形式呈现,过往相比Pro机种缺乏的长焦镜头,此次则是藉由升级为4800万画素广角镜头设计,搭配影像叠合与深度学习处理,实现「2倍长焦」拍摄效果

至於有更进阶功能使用需求,或是希望有更完整相机拍摄功能,另外也想选择此次采用全新钛金属打造框体设计的话,自然是选择iPhone 15 Pro。另外,有额外大尺寸萤幕需求、更完整相机功能 …

iPhone 15 Pro Max 采用 48MP 主镜头、四次反射长焦镜头的意义在哪,与 Android 旗舰机的应用方式有甚麽不同

苹果在 2023 年秋季公布的 iPhone 15 系列首次将主镜头提升到 48MP ,同时iPhone 15 Pro Max 还在长焦镜头导入四次反射光学设计的 120mm 长焦镜头,若单看高画素主镜头、反射式长焦镜头等关键字,似乎这两项特色在 Android 旗舰机已行之有年,多数 Android 的顶级机型的镜头构成也都不乏这两项元素,甚至三星还在 Galaxy S23 Ultra 使用 200MP 的主镜头,不过毕竟作为潮流後进者,苹果向来是先做完市场研究後才导入技术,同时也会设法差异化,接下来笔者就以自己的理解解释苹果使用这两项镜头模组的方式与意义。

为了弥补更高倍长焦不得不在主镜头使用高画素元件

对於熟知相机硬体的摄影玩家而言应该不难理解手机相机的高画素有那麽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为提升画质而来,且预设拍摄时多半会处在画素合并模式而非全画素输出,以手机感光元件相对专业相机小了许多的面积,采用高画素的意义在於提升使用上的弹性,尤其对 iPhone 15 Pro Max 进一步将长焦自等效 3 倍延伸到 5 倍,舍弃以往 12MP 元件改用 48MP 元件就显得更重要。

倘若把这张 …

« Older posts

© 2025 下载 strongvpn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